“嗨球少年”解约纠纷:中国足球青训体系之困

日期:2025-10-09 10:44:55 / 人气:13



一场围绕12岁青训球员张卓毅的合约纠纷,将“嗨球少年”推上风口浪尖,从18万到266万的索赔金额变化,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青训体系核心问题的广泛讨论。

纠纷缘起:天赋少年的青训之路与解约导火索

张卓毅来自西安,小学一年级时因参加学校足球社团展现出天赋,从学校社团一路升至基层青训机构西安龙启足球俱乐部,被教练评价为“天生就是踢球的”。2024年,中超豪门俱乐部青训足校和嗨球同时向张卓毅发出试训邀请,其父张晶最终选择嗨球,主要原因是免费培养且信任国足名宿孙继海。张卓毅入选嗨球训练营,这里海选淘汰率极高,同期两个梯队全国选拔入选率仅1%,而他是那幸运的1%。

在嗨球,张卓毅接受免费培养,曾是同年龄段主力,还得到贝克汉姆的关注。然而,2025年春节前后,训练问题成为解约导火索。张卓毅因无法忍受教练的训斥,某次犯错后教练的言语让他不想继续在嗨球踢球,同时他查出骨裂、胫骨结节炎、髌腱炎等伤病,家长担心继续训练会影响孩子未来,于是决定解约。

解约协商:天价解约金引发的矛盾

2025年初,张卓毅父母开始与嗨球商议解约并要求开具自由身证明,双方进行了4次谈判。嗨球方孙姓高管坚持继续履行合同,最终提出18万元解约金,计算方式是“每天500元的成本”,而张晶心理价位是5万元左右,此前了解到的其他球员解约费也在5万元上下。嗨球方称合同里有违约金数额且比18万更高,但合同签完后一直未给家长。嗨球CEO奉余莽表示合同上有违约金数额,且高于18万。嗨球某高管透露18万解约金是最低标准,因为张卓毅是主力,培养成本高昂,解约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。双方还激烈讨论了球员自由身问题,嗨球高管甚至提出若孩子因伤病退役可不收钱,但给18万就开自由身证明。

舆论纷争:支持与反对的声音

2025年5月,双方谈崩,5月25日,张卓毅母亲周亚男在社交媒体曝光解约事件,强调愿意付合理违约金,但认为18万既不合理也不合法,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俱乐部或回归校园足球。视频发出后,张家人遭到大量网友攻击、谩骂,张卓毅的训练被迫中止。张家父母向中国足协提起仲裁,8月20日,嗨球方在大连市金州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张卓毅继续履行合同,如违约将对监护人索赔266万余元。

此事件引发持续热议,支持嗨球方认为张家没有契约精神,损害中国青训利益,若嗨球退让,中国青训机构将难以维持;体育圈不少人为孙继海发声,认为免费培养后球员随意离开不合理。而支持张卓毅的一方则认为过高的违约金不合理不合法,青训目的并非赚钱,过高的违约金会让职业俱乐部对张卓毅退避三舍,断送他的职业之路。

利益平衡:青训机构与球员的困境

国内青训机构主要盈利方式是将青训球员输送至职业队时的转会费,足球青训耗费巨大,以嗨球为例,一年总支出预算超2300万元,人均年度成本超过23万元,靠公益众筹难以维持运营,球员转会收入对嗨球至关重要,这可能是其坚持优先履行合同的原因。

成焘认为,若法院支持嗨球方266万元违约金诉求,对球员和家长来说,长约和天价违约金如同卖身契,孩子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,可能面临高额索赔;若判决嗨球方败诉,会让青训机构认为违约成本低,打击中国青训。目前中国足协未出台青训球员与青训机构签约年限的规定,欧洲主流足球强国对未满16岁青训球员合同有1至3年一签的规定来保护球员自由身权利。国内青训补偿难以落实到位,导致青训机构只能以签约球员到18岁直接卖给职业俱乐部收转会费的方式盈利,这使得青训机构权力过大,掌握球员职业生涯的“生杀大权”。

两败俱伤:事件发展的困境与反思

8月26日本是中国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对此案出仲裁结果的日子,但因嗨球向法院提起诉讼,中国足协中止裁决程序。成焘认为诉讼程序的启动和足协裁决程序的中止,使张卓毅的自由身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,其训练和比赛会受到影响,给张卓毅家长带来很大压力。自解约事件发酵以来,尚无职业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对接张卓毅父母,他只能回到龙启足球俱乐部重启训练并入学初中加入学校足球队,但训练强度和专业性下滑,不能参加中国足协旗下的诸多精英联赛,他对足球的喜爱程度也大不如前。

多位足球界人士认为,能理解嗨球方维护契约精神和既定规则的出发点,但保证孩子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同样重要。石雪清表示,双方都骑虎难下,最后可能两败俱伤,这不仅是一个家庭或一个青训机构的悲剧,也是中国足球的悲剧,中国青训球员注册制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,需要足协、中足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。

作者:风暴注册登录官网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风暴注册登录官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