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反天罡!老美烧香拍短剧,还要受中国人的气?!

日期:2025-06-30 20:33:36 / 人气:5


当美国演员在拍摄短剧前,跟着中国剧组举行上香仪式,这场看似荒诞的文化碰撞,实则是中国短剧出海浪潮下的生动缩影。在短剧行业国内面临同质化竞争、用户对 “付费观看” 精打细算的当下,海外市场却成为了短剧的 “淘金热土”,尤其是北美地区,中国短剧正以独特的姿态掀起一场娱乐风暴。
2024 年,中国头部短剧 APP 在美国仅半年收入就达 1.51 亿美元,几乎占据北美同期电影票房的 3%,且市场价值仍在持续攀升。这种现象的背后,是 “碎片化观看” 与 “情绪点聚焦” 的全球观看趋势使然。迪士尼网络播放平台首播的漫威改编美剧《钢铁之心》便是一个反面案例,该剧因过度强调 “正确”,即便故事尚可,也难获观众青睐。在烂番茄上,其爆米花指数因疑似 “恶评轰炸” 暴跌,IMDb 评分两极分化严重。这充分说明,北美观众渴望文化产品回归纯粹的 “娱乐” 本质,他们更在意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情绪释放,而不在乎短剧的出品方来自哪里。
中国短剧从业者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,打造出 “中国制造,美式故事” 的独特模式。从剧本到拍摄,从导演到摄影,核心团队均为中国人,美国演员仅需用美式英语演绎 “美国故事”,而拍摄地甚至就在中国横店。这些短剧以烂大街的 “霸总爱上我” 等网文素材为内核,通过添加 “烂仔的爱” 等美国人喜欢的元素进行本土化包装,成功吸引美国观众。例如《驯狐高手 —— 父亲挚友忘年交》等作品,凭借简单粗暴的剧情,精准击中观众爽点。
经济效益是推动这一模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在美国,观众为观看短剧完整版往往需支付 25 - 30 美元,高昂的付费意愿催生了爆款短剧日入千万人民币的神话,让拍摄成本迅速回笼。相比之下,美国观众的消费能力远超内地和东南亚地区,这也促使中国短剧从业者加大投入,启用美国演员进行海外投放。
面向北美地区的短剧内容还展现出 “排列组合” 的智慧。结合美国社会人文、宗教等环境,推出 “时令剧”,如《圣诞老人送了我一位亿万富翁丈夫》;在内容设定上,融入英雄救美、跨阶层爱情等元素,甚至将 “婆婆” 角色塑造成女主盟友,践行 “girl help girl” 理念。短剧随拍随上的特性,不仅满足了观众即时娱乐的需求,还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。
在好莱坞罢工常态化、影视行业衰退的背景下,中国短剧为美国演员提供了新的机会。出演短剧后,演员在 tiktok 上的短视频播放量大幅提升,获得相对稳定的工作与报酬,甚至有望成为网红。然而,这也让部分美国演员被演员工会视为 “工贼”,因为他们适应了中国剧组高强度的拍摄与加班节奏。但在生存压力下,美国演员选择妥协,正如为了赚钱,他们愿意接受上香等中国工作方式,这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是中国文化在娱乐产业领域的输出。
中国短剧出海引发的争议与讨论从未停止。国内网民认为 “写好中国故事并不一定只写中国故事,甚至不一定非要用中国人”,而美国网民对中国短剧大量输出 “情绪产品” 也褒贬不一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观众最终会用脚投票,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文化产品。中国短剧已成功实现海外市场渠道拓展,未来,在这种奇妙的合作中,中美双方或许能互相学习,打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,让中国短剧在海外市场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。

作者:风暴注册登录官网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风暴注册登录官网 版权所有